English

科技人员开展全方位国际交流的桥梁

——访国际科学社团总裁威廉姆斯
2000-05-30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薛福康 我有话说

前不久,江泽民主席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的采访时指出,面对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趋势,中国政府鼓励科学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江主席的论述指出了中国科技界迅速追赶世界高科技发展潮流的一条重要路径。

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工作者充分地参与国际大交流、大循环,及时地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分享庞大的国际科研资源,并通过合作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少数科技人员能获得去国外留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记者日前采访了美国一家专门提供这方面服务的网络公司——国际科学社团(Community of Science)。他们正在积极开展与中国科教界的合作,架设一条中国科技人员开展全方位国际交流的桥梁。

国际科学社团总部设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它的主要业务是提供世界高层次学术科技人才和科研经费的信息。目前这一信息库的成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230所大学,其中包括美国最好的100所大学中的80所;英联邦成员国的490所大学,分布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6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中的86家;24家国际性和政府机构以及相当数量的研究发展机构。

威廉姆斯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工业社会,科技人员大都只同本专业圈子内的人联系交流。但在高科技时代,情况就不同了。很多研究都需要进行跨学科合作,国际合作,如即将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一例。

国际科学社团创立于1988年,最初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技人才和科研经费信息中心,1994年成为独立的公司。它的现任董事会主席是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高科技股票市场的主席艾尔弗雷德·伯克利。伯克利愿意出任此职是由于他知道,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80%在科研机构有“根子”。纳斯达克股市要进一步繁荣,必须有高科技的持久蓬勃发展作后盾,而国际科学社团正可以在促进科研发展方面起促进作用。

国际科学社团下设“专家信息库”和“科研经费机会信息库”两大部门。“专家信息库”中的人头资料达50多万名,分布于全球120个国家。“科研经费机会信息库”则可提供全球16000项科研经费的详细信息,涵盖各种专业、各个层次、面向广泛的对象,涉及的科研经费总值达46亿美元。相对而言,中国科研人员同这两个领域还是陌生的。

1999年10月,国际科学社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达成协议,合作建立“国际科学社团中国科学家网络”(COS-CHINA)。这个网络的“专家信息库”目前已存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及其下辖120多个研究所、部分国内大学(包括港澳),以及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等专业团体的人才资料。这个网络还包括一个适合中国科研人员情况的“国际科研经费机会库”。

据负责与中方共建这个网络系统的郭玉贵博士介绍,这个网络不仅可以使中国的科技人员从国际科研人员中寻找交流合作对象,从国际科研经费中获得资助机会,还将成为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广大科技工作者联系交流的“电子高速公路”。“国际科学社团中国科学家网络”的目标是吸收中国所有的高等院校、所有科研机构、所有学术专业团体、所有大中型公司企业和所有海外中国学者专业团体参加进来。在今年8月网络正式挂牌之前加入的单位将享受创始成员的荣誉和优惠。(本报华盛顿5月2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